Monday, February 13, 2012

入贅

古時候中國的封建社會裡,男女的地位不平等.
在男尊女卑的思想環境下,女到男家成親是天經地義的事.
但在某種特別的情況下,也有男到女家成親落戶的.
這種婚姻狀況就稱為[入贅].

入贅也稱入贅婚.男子就有如出嫁般,成為女方家的成員之一.
入贅的男子被稱為招婿、贅婿、或贅夫.
這種婚姻關係主要是因為女方需要勞力、需要養老接代.
男方入贅是因為家貧、無能力娶妻,只好以身為質,“嫁”到女家.

轉載;網上圖像
入赘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。有时並附帶婚生子女隨母姓的特別約定.
有些是第一个子女隨母姓,其他隨父姓,在台灣早期俗稱“抽豬母稅‎”。
有一部分的入贅婚,還會要求男子冠上妻子姓氏。

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,入贅俗稱“倒插門”、“倒扎門”、“小子無能更姓改名”。
入赘的男方往往被人看不起,社会地位不高.所以古時入贅的婚姻不多.

Sunday, January 29, 2012

正月初七 -- 人日

正月初七人日,也称为“人胜节”、“人庆节”、“人口日”、“人七日”等。
传说女蜗初创世,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

如果根据汉代东方朔《占书》的记载,
农历的首八天为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。
依次序为:一鸡、二狗、三猪、四羊、五牛、六马、七人、八毂。
故此,正月一日为鸡日、二日为狗日、三日为猪日、四日为羊日、五日为牛日、
六日为马日、七日为人日、八日为毂日,接着九日为天日、十日为地日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世界各地为庆祝人日的风俗都有点不同:
在中国,人们通常会于人日当天吃七菜羹或七菜粥、及第粥、面线、盒子菜等。
还有些人更会在院子里摊煎饼[熏天]。
在马来西亚及星加坡两地,当地的华裔就会以[七彩鱼生]来代替七菜羹,
也讨个[捞到风生水起]的好意头。

在古代,人日有戴“人胜”的习俗,人胜是一种头饰,又叫彩胜、华胜,
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、剪彩为人,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,也戴在头发上。
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。唐代之后,更重视这个节日。
每至人日,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,又登高大宴群臣。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,
则主一年人口平安,出入顺利。

在这二零一二年农历龙年的人日,我祝愿大家[龙年行大运]、好事接踵而来!
也祝那特别的“你”今年一帆风顺!

Monday, October 3, 2011

九九重阳

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何谓九九重阳?
在《易经》中,“六”为偶数、属阴;“九”为奇数、属阳。
九月初九,因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称重阳,也叫重九。
古人认为重阳日是个好日子,在很早期就开始过此节日了。
“九九”,因和“久久”同音,且九在数字中是最大值的,带“长久长寿”的含义。
加上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,人们就对重阳节有着特别的期待和感情。
九月秋季,冬天将至。人们也开始添置冬装,更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,
让先人在阴间过冬。这一来,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了。

重阳节的传说:
(转载自《中国网》)

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有个瘟魔,只要它一出现,家家就有人病倒,
天天有人丧命,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。

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,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。
病愈之后,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,决心出去访仙学艺,
为民除掉瘟魔。恒景四处访师寻道,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,
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,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,
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,在仙鹤指引下,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,
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,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,
终于收留了恒景,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,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。
恒景废寝忘食苦练,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。
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
你本领已经学成,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”。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,
一盅菊花酒,并且密授避邪用法,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。

恒景回到家乡,在九月初九的早晨,
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,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,
一盅菊花酒,做好了降魔的准备。中午时分,随着几声怪叫,
瘟魔冲出汝河,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,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,
便戛然止步,脸色突变,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,
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,
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
梁人吴均在他的《续齐谐记》一书里曾有此记载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
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包括登高、吃重阳糕、赏菊并饮菊花酒、
及插茱萸和簪菊花。除此之外,中国各地还有着独特的过节方式。

但说到重阳节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
王维(唐)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Wednesday, March 2, 2011

沉鱼落雁、闭月羞花

现在有着的种种选美比赛,令到时下的现代人对美的追求是越来越重视了。
为了健康理由也好,为了社交礼貌也罢,几乎每个人都负起了“我要更美更帅”的责任了。

提到美,令我想起了沉鱼落雁、闭月羞花这两句成语及其背后那“动人”的故事。
或许你对这些故事已经了如指掌了,但也不妨回味回味其中的“奥妙”之处:

以下内容转载自白度知道网站:
沉鱼
春秋战国时期,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,是个浣纱的女子,五官端正,粉面桃花,
相貌过人。她在河边浣纱时,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,使他显得更加美丽,
这时,鱼儿看见她的倒影,忘记了游水,渐渐地沉到河底。
从此,西施这个“沉鱼”的代称,在附近流传开来。

落雁
汉元帝在位期间,南北交兵,边界不得安静。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,
选了位叫王嫱的宫女(号昭君)与单于结成姻缘,以保两国永远和好。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
昭君告别了故土,登程北去。一路上,马嘶雁鸣,撕裂她的心肝;悲切之感,使她心绪难平。
她在坐骑之上,拨动琴弦,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。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,
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,忘记摆动翅膀,跌落地下。从此,昭君就得来“落雁” 的代称。

闭月
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,忽然轻风吹来,
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。这时正好王允瞧见。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,
逢人就说,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,月亮比不过,赶紧躲在云彩后面,因此,
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“闭月”了。

羞花
唐朝开元年间,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(杨贵妃),被选进宫来。杨玉环进宫后,思念家乡。
一天,她到花园赏花散心,看见盛开的牡丹、月季...想自己被关在宫内,虚度青春,不胜叹息,
对着盛开的花说:“花呀,花呀!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,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?”
声泪俱下,她刚一摸花,花瓣立即收缩,绿叶卷起低下。哪想到,她摸的是含羞草。
这时,被一宫娥看见。宫娥到处说,杨玉环和花比美,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。
“羞花”的称号由此得来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
沉鱼落雁、闭月羞花,中国古代“四大美女”:西施、王昭君、貂蝉、杨贵妃。
其中以西施居首,王昭君次之,貂蝉再次,杨贵妃为末。
另外,西施也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。你同意吗?

Tuesday, November 30, 2010

十二生肖

生肖,或属相,是由十二种动物所组成,用于纪年。
十二生肖依顺序排列分别为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和猪。

十二生肖来源的说法有很多,较科学的是和十二地支有关。按十二地支,
子属鼠、丑属牛、寅属虎、卯属兔、辰属龙、巳属蛇、
午属马、未属羊、申属猴、酉属鸡、戌属狗及亥属猪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
但最为我们熟悉且津津乐道的是动物赛跑的民间传说:(转载自《维基百科》
传说中有一年,玉皇大帝过生日,下令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,
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,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,并按年轮流值班。

当时老鼠和猫是邻居,但平时体大的猫常常欺负弱小的老鼠,老鼠对猫往往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。
猫有个贪睡的毛病,接到玉皇大帝下的命令后,老鼠窃喜:报复猫的机会终于来了。果不其然,
猫叩响了老鼠家的门,请求老鼠在给玉皇大帝祝寿时,叫醒它一同前往,老鼠满口答应。

为了报复猫,到了正月初九清晨,老鼠便悄悄地出发了。老鼠虽然起得很早,跑得也很快,
但到了宽宽的河边,面对着涛涛的河水,它发愁了,只好坐在河边等其他动物渡河时,
跳到它们的背上借助它们的力量渡河。

等了好一会儿,最早出门的牛,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河边,
老鼠趁牛泅入水中的瞬间,敏捷地跳到牛耳朵里,牛平时就以憨厚、助人为乐著称,
因此它对老鼠这种投机行为毫不在意。

渡过了河,老鼠觉得躺在牛耳朵里既舒服,又省力,并没有跳下来的意思,天近傍午时,
牛载着老鼠到了玉帝的家门外,当牛刚要进门时,谁知老鼠迫不及待地从牛耳朵里窜出来,
抢先跳到了玉帝面前,就这样,老鼠终于取得了第一名。而载了它一路的牛,仅获得第二名。

稍后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也陆续到达。
猪虽然很蠢,但也按时到达,名列第十二名。
玉帝按它们报到的先后次序一一赐封它们为每年的轮值生,十二生肖的顺序就这样确定下来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
正月初十,天还没有亮,熟睡了几天的猫终于醒了,它趁黑就上路了。
它因为一路上的冷清,认为别的动物还没出发,感到十分得意。
到了玉帝门前,它一边敲门、一边高喊:“玉帝!猫来报到了!”。
前来开门的人,哈哈大笑地对猫说:“你真是一只大笨猫,你已经迟来一天了,还是回去洗洗脸,
清醒清醒脑子吧!不要老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,把玉帝的指令也抛诸脑后。”

此时,猫已经愤怒到了极点。从此,它与老鼠结下了怨仇,一见到老鼠就发誓把它咬死,
大有不吃尽天下老鼠誓不甘休的气势!

Tuesday, November 16, 2010

打油诗

打油诗是一种通俗诙谐而不拘平仄的体诗。
打油诗的用字都通俗易懂、诙谐幽默,而且琅琅上口。
虽然不太注重格律,但打油诗通常都押韵,且大多由五或七字句组成。

相传打油诗是由唐代书生张打油所创。
他的《咏雪》描述了当时的雪景,用的都是简易的俚语。
而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更是他整篇诗都没提到一个雪字,
但却能让雪的全貌和神态表露无遗。

《咏雪》 张打油
江上一笼统,井上黑窟窿;
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
转载自百度百科:
清代有个新嫁娘,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,开始大闹新房,
欢声笑语,热浪阵阵,直至深夜,还逼新娘吟诗一首,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。
这真是强人所难。新娘无奈,终于口占一首:
“谢天谢地谢诸君,我本无才哪会吟?曾记唐人诗一句,‘春宵一刻值千金’。”
可是这一吟,非同小可,立刻产生轰动效应。众宾客哗然大笑,乐不可支,
都说“好,好!”有的说:“新娘急了,时间宝贵!”说着乘欢而散。
此诗妙在末句,虽为引语,但此时此地,别有新意,个中奥妙,
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,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。

近代的人都用打油诗来嘲弄或讽刺对社会百态。
那你今天“发表”了对时事看法的打油诗了吗?

Friday, November 5, 2010

油炸鬼 vs 油炸桧

油条和咖啡乌,相信是大马人所熟悉的早餐之一。
油条,顾名思义是一种条状的油炸食物、中间膨松、口感香脆而带一点韧劲。
油条又称油炸鬼、油炸粿、炸面或油粿子。
传说,油条的由来和大英雄岳飞有关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相传,中国南宋期间,岳飞被秦桧和一伙卖国贼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加害而被杀了。
此事流传到民间后,大家都对秦桧恨之如骨。
当时,在临安(今杭州市)的风波亭附近有两个卖早点的小贩,王二和李四,
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怒,就用面团搓捏了形如秦桧和他老
婆王氏的两个面人,放到油锅里炸,还边炸边喊叫:“油炸桧啊!快来看油炸桧啊!”
因此,“油炸桧”这种食物就很快的在各地流传开来了。

转载:网上图像
由于“桧”和“鬼”同音,人们也把油条称“油炸鬼”。
由此可见,秦桧和王氏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简直如同“恶鬼”一般!

除了油条和咖啡乌,大马人也把油条的吃法本土化了,那就是和“肉骨茶”一起食用。
把油条撕成一小段后放入肉骨茶内,让油条吸满了汤汁后再食用,简直是“双重美味”。
哈哈,此时此刻的你因该知道明天的早餐要吃什么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