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November 11, 2008

我不是某某人,我的名字叫

當我們面對陌生人時,大家在相互介紹的時候,就會很自然地先報上各自的姓名,然後再繼續聊。又或者我們在較熟絡的朋友群當中,就習慣直呼名字或乳名了。又或者我們在遇見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時,也會很習慣性地問他:"乖乖,你叫什麽名字呀?"

如此證明了,一個人的"名字"是佔了人際關係裏的絕大部份。

但是,大家又在曾幾何時想過"名字"的由來呢?
有沒有想過爲什麽華人是用"姓"加"名字"這樣的組合呢?

其實,名字其實應該由"姓、氏、名、字、號"所組成。
其歷史考究:

姓,是代表一种族號。
姓在初時是代表有共同血緣、血統、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。
既是族號,它就只用於代表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,而不適用于各別人或家庭的代號。
姓也用于"別婚姻"、"明世係"、"別種族"。
人們現在還保存的《百家姓》就記載了常見的姓。

轉貼: 網上圖像

氏,是姓的分支。
由於人口的成長,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。
為了互相區別,這些部落就為各自部落單獨起了個共用的代號,那便是氏了。

名,是對一個人的稱呼。
名是續"姓"、"氏"之後,在個別族裏對每個人各別的代號。
一般,除了正式的名以外,還有小名、乳名、筆名、化名等等。

字,是從"名"派生出來的第二种稱呼。
字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。一般為兩個字,其意和"名"的字意有關。
例:唐寅,字伯虎。"伯"代表是家中的老大,"虎"與十二地支"寅"相對應。

號,是續"名"和"字"之後的第三种稱呼。
號也叫別稱、別字、別號。
"名"、"字"是由長輩代取,而"號"則初為自取,稱自號。
後來,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,為尊號、雅號等。

當然,以上全都僅供參考而已。
現代很少人會加上"字"和"號",於是就出現了現在通用的"姓"與"名"的組合。

看懂了以後,你有想過要用"姓、氏、名、字、號"的組合嗎?

No comments: